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曾有诗曰:“横桥通废岛,华宇出荒榛。风月逢知己,湖山得主人。”
一、宋代名刹湖心寺
“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儒家邻古寺,不到又逢秋。”近读唐代诗人、儒客大家贾岛《雨中怀友人》诗,羡慕不已。诗人捧卷在手,沏茗于几,好山当户,古寺为邻,一幅茅屋竹窗、一叶去俗、雨中雅趣、厚重念旧之画面尽收眼底。
古城之中,无郊野之观,然老街古寺、名士才子,不能悉数,尤以“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的宁波月湖为甚,该地桥老寺古,景好迹陈,人烟稠密,区域繁荣,与长安于野者,虽无同观之应,亦有同气之求。位于月湖中心的湖心寺和月湖桥,一左一右,相对相守,百花盛开,落英缤纷,似有那万千的修持和万状的灵性。
湖心寺,乃湖中名寺,位于月湖花屿,又名水陆冥道院、寿圣院、广福寺等,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因建于月湖中心,俗称湖心寺。《四明谈助》等载湖心寺在西湖之心,旧号“水陆冥道院”,俗谓“湖心寺”,宋治平年间(1064~1067)建。熙宁元年(1068)改“寿圣院”。绍兴三十二年(1162),以犯太上皇尊号,改今额,系十方传律讲法处;充祝圣寿,为放生池道场。

乾道初年,太守赵伯圭建广生堂。《嘉庆志》记载,乾道初,大中赵伯圭守郡,复放生池于湖上。因建阁湖心寺内。朱翊为之记。又建广生堂于沧州阁后。
《成化志》又记,袁氏女置广生田:尚书袁子诚二女,以奁资置田三百四十亩,舍为湖心寺广生田,及创行堂等屋。寺僧于殿后立祠。每岁忌辰祭之,会集袁氏子孙。至元间毁。明永乐初,如琬重建,今定为丛林。
元代寺毁。明洪武初重建,并在寺后建袁公祠,纪念进士袁镛于1276 年主领抗元斗争被俘就义之勇。永乐初,寺又遭毁,宣德元年(1426)再建。嘉靖三十三年(1554),兵部尚书张时彻退隐后,购湖心寺为书院,改建宝纶堂,以为藏诰敕之所。《敬止录》载:袁尚书“子诚自南昌扈驾为临安知府,遂居鄞,子孙四世皆大官”。又云:“嘉靖间,尚书张时彻毁之,改建书院,而肖己像于中。”

以上皆事出有因。原来袁家三世祖时,家中有两个女儿终身未嫁,姐妹俩把自己的嫁妆折现,买下340 亩田地,建行堂等屋,赠予湖心寺,以积聚善业功德,培植福报。寺僧为了表示感谢,就在庵内建了袁家的祠堂,供袁家后人世代供奉。
时住菊花洲的丞相史浩和芙蓉洲的丞相史弥远,以及皇族赵伯圭等,为湖心寺捐建十洲阁、澄辉阁等,尚书蒋宗简则在湖心寺内兴办书院。不料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张时彻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利用重臣身份购得湖心寺,占用袁氏祠堂,于是袁家与其打了半个多世纪的官司,都未能结案。最后,袁氏子孙以“不重在毁尚书之祠,而重在毁忠臣之祠”为由,赢得了官司,并在县西望春桥之东2.5 公里新建祠堂,张家也赔付了银两。时人看到袁家对祖先如此尊重,赞扬之声也愈发多了起来。

宋时湖心寺最著名的两位僧人,一位叫处真,鄞人,尚律学,主持湖心寺二十年,史定忠与之善,迎以结解,其逝也,为祭之。另外一位叫妙莲,慈溪人,其学见于行事,不为空言,史忠献、曹泰宇皆尊事之。元至正《四明志》载有:“妙莲者,湖心寺僧,有道术。史卫王当国,钱塘江变大作,延妙莲治之。乃趺坐闭目诵咒,江湖顿平。”史卫王即史弥远,因逝后封卫王,故称史卫王。
与湖心寺毗邻的还有袁宅,建于清道光年间,宅主人袁仰周在道光年间官至道台。清著名诗人姚燮曾长期寓居于此,并名其居处为“枕湖草堂”,甬上文人在此结社吟诗。袁宅规模宏大,庭院幽深,工艺精湛,保存完整,现为宁波茶文化博物院。
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借景抒情,赞美湖心寺,如曾巩有《游寿圣院》,陈瓘有《次韵袁朝请陪太守游湖心寺》,黄溍有《湖心寺》等,皆流传甚广。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描写月湖的名篇《寄题钱君倚明州重修众乐亭》中亦有“横桥通废岛,华宇出荒榛。风月逢知己,湖山得主人”的诗句,其中“横桥”指月湖桥,“华宇”指湖心寺。王安石、舒亶等也都关注过湖心寺、月湖桥。明成化四年(1468),日本画僧雪舟等杨作《宁波府图》,把湖心寺和湖心两桥标注在上,传往东瀛。
湖心寺现存建筑为硬山式梁架结构,总体保存良好,前殿地面嵌铺四块荷花浮雕青石板,当为古物。不传于兹,或见于彼,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二、古意翛然月湖桥
修旧如旧的月湖桥,依然保留千年前的印记,同时亦是研究宁波石雕艺术以及造桥工艺的重要参照实物。
月湖美景除了“十洲”,还有“三堤七桥”,月湖桥即七桥之一,且是目前仍按原状保存的唯一桥梁,似是一座神桥。其跨月湖古花屿之东南,为石砌拱桥,古朴庄重,大气典雅。桥下春波绿,惊鸿照影来,得精髓,吸灵气。
月湖桥位于天一阁·月湖景区内,在花果园巷口、湖心寺东,《宁波市志》载:月湖桥,在海曙区月湖花果园巷口,又名湖心东桥。为月湖古迹之一。始建于宋元丰七年(1084),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重修。单孔石拱桥,高3.8 米,宽4.85 米,长15.7 米,桥孔净跨6.1 米,桥面铺长方形青石条,桥两旁置石栏,望柱6 个,柱头雕荷花,桥心铺荷花石板,桥两端设抱鼓石,1981 年12 月,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朴精致的月湖桥,既有安适之象,雕刻亦讲究,所选荷花、玉兰花等造型,自有其用意所在,即与佛门净地湖心寺有关。江南园林中,人们常将玉兰、海棠、牡丹和桂花配置在一起,取谐音“玉堂富贵”。桥面中心直径约60 厘米、刻有“玉堂富贵”的石刻踏脚石,犹如灵性雕塑,虽早已被岁月磨平,却依然隐约可辨。且因古桥接泊两头,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故也显得格外亲切。

值得一提的还有,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当湖心东桥重修并更名为“月湖桥”时,湖心西桥亦被称为“大厅桥”,而湖心寺则改名为“月湖庵”。
在清代诗人张本眼中,月湖桥是“春来打浆月湖西,红满汀洲绿满堤。水面横排桥影阔,波心倒挂塔尖底”。
世上任何事物,终将留下痕迹,或深或浅,更何况见证朝代更迭、履行千年使命的月湖桥,负重之余,依然俊朗,丝毫不减宋风古韵。
古人有云,创新庵不若修古庙;古人亦云,渡船也是桥,渡人亦度己。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期待大隐于市的湖心寺重新开门亮相,期待月湖桥与之相安度岁,无论是待我来时还是离开,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伫立,迎面花开。
本文转载自宁波名胜文史摭拾。本文观点不代表宁波旅游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