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Ningbo Museum)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以展示宁波人文、历史和艺术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展品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靑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6万余件。
1989年,宁波市博物馆由当时的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分立,与宁波市展览馆合并而成。1994年,宁波市博物馆整体并入新成立的天一阁博物馆。2004年,新馆获正式立项并选址鄞州中心区。2006年8月31日,宁波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2008年12月5日,建成开馆,从此结束与其他机构共用馆舍的历史。2012年,宁波博物馆成为宁波第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投资2.5亿元,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于2008年12月5日免费对外开放。2020年4月,宁波博物馆和宁波帮博物馆整合组建为宁波博物院。宁波博物馆是首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新乡土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宁波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工程。

景区名片
中文名称:宁波博物馆
外文名称:Ningbo Museum
占地面积:24000 m²
类 别:综合性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21:00
地 点: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
竣工时间:2008年8月
馆藏精品:竹刻、唐越窑荷花盏托
博物馆级别:国家一级博物馆
正式开馆:2008年12月5日

详细介绍
宁波博物院(宁波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为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20年9月2日正式挂牌成立。
宁波博物院挂宁波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牌子,主要职责包括征集、收藏、研究、保护、修复、展示、传播文物,策划、引进、举办各类展览,开展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宣传、对外交流合作,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负责宁波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包玉刚故居的日常管理、运营等。
本着“融合、创新、发展”的运行理念,宁波博物院将依托宁波博物馆和宁波帮博物馆的特色资源,立足时代气象,把握社会关切,着力发挥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书写文化惠民新篇章。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是宁波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工程之一,是以展示宁波人文历史和艺术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30325平方米,2008年12月5日正式开馆。
宁波博物馆建筑为首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教授的代表作,建筑设计倡导“新乡土主义”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融为一体,传递凝重的历史信息的同时极富现代感,充分体现了建筑本身也是一件特殊的“文物”和“展品”。
宁波博物馆陈列由主题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展厅总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一楼设临时展厅,总面积2600平方米;二至三楼为常设展厅,总面积5400平方米,展览内容包括“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竹刻艺术——秦秉年捐赠明清竹刻珍品展”。馆内藏品丰富,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青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7万余件,能够较好地反映宁波城市的历史文脉与艺术特色。
开馆以来,宁波博物馆秉持“百姓博物馆”“大资源观”理念,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满足广大公众的文化需求,先后创建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2014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和全国4A级旅游景区,同时牵头搭建起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两大国家级专业平台,已经成为宁波重要的文化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

宁波帮博物馆
宁波帮博物馆是宁波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之一,是以展示宁波帮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史诗,弘扬宁波帮爱国爱乡的财智文化、桑梓情怀的人文专题博物馆,建筑面积23927平方米,2009年10月22日建成开馆。
宁波帮博物馆建筑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何镜堂主持。主建筑群为“甬”字型结构,融合了江南传统庭院的空间布局,以及宁波“三江汇流”的地文特征,营造出舒畅、开放、通透的公共空间,传达了博物馆的人文主题和地域文化特征。
宁波帮博物馆陈列由综合展区、专题展区和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展区总面积5800平方米,其中,综合展区3800平方米,包含序厅、筚路蓝缕、建功立业、赤子情怀、群星璀璨、薪火永传6个章节;专题展区为宁波市荣誉市民荣誉馆,面积约600平方米,从“事件篇——合力兴宁波”“人物篇——襄助遍寰”两个部分展现荣誉市民在宁波城市发展历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另设临时展厅两个,总面积1400平方米。
开馆以来,宁波帮博物馆以其简约大气、贴合主题的建筑及详实丰富、独具特色的展品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连接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的桥梁与纽带,具有鲜明的平台优势和对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的感召效应。十余年来,先后创建成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

包玉刚故居
包玉刚故居位于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钟包村,系包玉刚先祖包奎祉在清乾隆年间建造,包玉刚在此出生并成长,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故居为典型江南风格的传统民居,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区包含“包氏一脉”“船王之路”“厚德传
世”“集光留影”四个展厅,旨在弘扬包氏家族的桑梓情怀,展现“世
界船王”的传奇一生。
自1984年包玉刚首次回乡之后,故居历经多次重修。2018年11月,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对故居再次进行整体性修缮、保护,并由宁波帮博物馆进行专题性展示陈列和日常管理。

历史沿革
宁波博物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9年成立的宁波市博物馆。初时,宁波市博物馆由当时的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分立,与宁波市展览馆合并而成,馆址位于药行街117号(今宁波市文化馆所在地),为宁波市第一家综合性博物馆。1994年,宁波市博物馆整体并入新成立的天一阁博物馆。同时新馆的筹备工作正式展开。
2004年10月,宁波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关于宁波博物馆建设项目的批复》(甬政文[2004]93号)。11月,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宁波博物馆立项。
2005年6月,经市民评选和专家评审,确定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方案为宁波博物馆建筑方案。
2006年8月,宁波博物馆奠基动工。
2007年7月,宁波博物馆建筑顺利结顶。
2008年4月,宁波博物馆外貌显露。8月,宁波博物馆建筑竣工。12月,正式对外开放。
2012年,宁波博物馆成为宁波第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0年4月,宁波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整合组建宁波博物院。 [21]2020年9月,宁波博物馆在行政上更名为宁波博物院,同时负责运营宁波帮博物馆、包玉刚故居。
2025年1月17日,宁波博物院发布“宁波博物馆基本陈列提升项目展陈方案征集公告”。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宁波博物馆的建筑是著名建筑师王澍先生的作品,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展品”,很多人甚至就是冲着看建筑来的。 博物馆外墙上使用了大量宁波老建筑上拆下来的旧砖瓦,有的墙面是倾斜的,仔细看还能发现砖瓦上当年烧制时留下的符号。
博物馆的外观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断,外立面采用浙东地区瓦爿墙和竹纹理混凝土,主体三层、局部五 层,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
从南面看,南立面是一个绝对二维平面,一个山谷断口中一座尺度超宽的阶梯通向原处的第二层“山”。人们从中部一个扁平的,跨度30m的穿洞进入博物馆。建筑的内外由竹条模板混凝土和用20种以上回收旧砖瓦混合砌筑的墙体包裹,外廓的方正限制了其他多余的含义,它的北段浸在人工开掘的水池中,在中段入口处溢过一道石坝,结束在大片鹅卵石滩中。在建筑开裂的上部,隐藏着一片开阔的平台,通过四个形状不同的裂口,远望着城市和远方的稻田与山脉。
宁波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整个设计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

馆内布局
宁波博物馆陈列由主题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展厅总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一楼设临时展厅,总面积2600平方米。二至三楼为常设展厅,总面积5400平方米,展览内容包括《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和《竹刻艺术——秦乗年捐赠明淸竹刻珍品展》。
内观整个结构,包括三道有大阶梯的山谷,两道在室内,一道在室外;四个洞,分布在入口、门厅和室外山谷的峭壁边侧;四个坑状院落,两个在中心,两个在幽深之处。展厅之内用一种山体类型学叠加在上面,公共空间永远是多路径的,它从地面开始,向上分叉,形成一种根茎状的迷宫结构。迷宫中包含步行登高路线和由电梯、自动扶梯组成的两类路线,能适应几乎所有待定的博物馆参观流线模式。
领导成员
支部书记、院长:张亮,分管范围:主持宁波博物院党政全面工作。
副院长:施小蓓,分管范围:协助院长负责文物征集、藏品保管和研究、科研管理、展览举办、重点项目等工作。分管典藏研究部、学术研究部、陈列展览部。
副院长:安康,分管范围:协助院长负责馆藏文物保护、社会教育、对外宣传、开放服务、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产业开发、工会等工作。分管文物保护部、宣教服务部、文创事业部。
专职副书记:盛林忠,分管范围:协助院长、书记负责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共青团、妇委会、日常行政事务管理、人事财务、对外交流、安全保卫、物业管理、宁波帮博物馆日常管理等工作。分管办公室、安全物管部。
内设机构
办公室、典藏研究部、学术研究部、文物保护部、陈列展览部、宣教服务部、文创事业部、安全物管部
展览陈列
东方神舟
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绎,越窑青瓷的系列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港口,浙东文化的大家纷呈与影响天下,宁波帮的坚韧不拔与辉煌成就……历史在这里变得鲜活,文化在这里得到诠释。(Here are displays of the splendid Neolithic Hemudu Culture, a series of discoveries of the Yue kiln porcelains, the core port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cademic Ideas from Eastern Zhejiang Influencing the country,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Ningbo Bang” all over the world……History becomes alive here, culture is well explained.)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屐(二件)(Wooden Clogs(2 pieces),Neolithic Age)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鹰形陶豆(Eagle-shaped Stern Bowl,pottery,Neolithic Age)

战国·“羽人竞渡”铜钺(Brass “yue”(Brass Ox) with Rowing Men of Feather Headdress,Warring States Period)

东汉·神人马车画像铜镜(Bronze Mirror with Mythical Animal,Eastern Han Dynasty)

西晋·青瓷堆塑罐(Mysterious Color Celadon Jar,Western Jin Dynasty)

西晋·越窑提梁人物鸡头壶(Celadon Loop-handled pot with Chicken Head and Figurines,Yue Kiln,Western Jin Dynasty)

唐·越窑盖罐(Celadon Lidded Jar,Yue kiln,Tang Dynasty)

唐·长沙窑褐彩鱼藻纹执壶(Loop-handled Pot,fish seaweed decoration,Changsha Kiln,Tang Dynasty)

唐·越窑纹胎灵芝纹伏兽脉枕(Marble-grained Pules-feeling Pillow with Lingzhi Fungus,Yue kiln,Tang Dynasty)

唐·越窑荷叶盏托(Celadon Lotus Leaf Shaped Cup and Stand,Yue kiln,Tang Dynasty)

五代·越窑秘色瓷碗(Celadon Bowl,Yue Kiln,Five Dynasties)

唐·越窑划花卉海棠杯(Celadon Floriated Cup with Lotus Leaf,Yue kiln,Tang Dynasty)

五代·越窑双鹤纹壶(Celadon Ewer with Two Cranes,Yue kiln,Five Dynasties)

南宋·玻璃瓶(Glass bottles,Southern Song Dynasty)

南宋·镂银天封塔地宫(Silver Palace from Tianfeng Temple Underground,Southern Song Dynasty)

南宋·“绍兴十四年”铭银塔(Silver Tower with “Shaoxing 14th Year” Inscription,Southern Song Dynasty)

元·“苫思丁”铭残碑(Remnant stele with inscription of “Shan Si Ding” Yuan Dynasty)
‘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
作为历史的片段与文化的符号,民俗风物是宁波的根和脉,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追忆、价值寻求和审美寄托。让我们走进“阿拉”老宁波,在幽深光滑的青石路上徜徉,在朴实凝重的老房子里流连,在灵秀生韵的骨木镶嵌前驻足,一起去寻找那令人魂牵梦绕的回家之路。
Ala Old Ningbo–Folk Customs Hall The Old Ningbo City, a hallmark in Ningbo history and culture, is the root of this city, a heritage of folk customs surviving this fast-changing world, a priceless gift from our ancestors, and the source in which our passions, values and ideology repose. While meandering along the long black stone path, lingering in the historic houses, or contemplating the beautiful bone-inlaid wooden works, we are seeking a long-dreamed road back to our home – the Old Ningbo City.

民国·雕人物纹贴金木茶壶桶(Tea Cup Container,gilded with figurines,Republic Period)
清·泥金彩漆木提桶(Pattern,from “Zhangmei House”,Qing Dynasty)
民国·朱金木雕人物纹木扛箱(Chest,gilded with figurines,Republic Period)
清·道光朱金贴塑八吉祥纹竹编捧盒(Bamboo Basket,gilded with right-luck pattern,Daoguang Reign,Qing Dynasty)
清·高嵌黄杨木花卉人物图红木贴盒(Rosewood Box,boxwood-inlay of figures and flowers,Qing Dynasty)

清·圆雕戏曲人物黄杨木插件(Boxwood Bed Fitting,carving ornaments of Chinese Opera characters,Qing Dynasty)
清·朱子常圆雕济公黄杨木立像(Boxwood Statue of the Mad Monk,work by Zhu Zichang,Qing Dynasty)
民国朱金木雕人物故事纹千工拨步床(Bed,ornament of folktales,Republic Period)
民国·泥金彩漆人物花卉纹木绣凳(Stool,guilded with figures and flwoers,Republic Period)
清·平嵌骨狩猎归来龙舟竞赛图花梨木圈交椅、方桌(Square Table & Chairs,bone-inlay of Dragon Boat Racing & Return from Hunt motif,Qing Dynasty)
竹刻艺术
文人书斋案几清逸脱俗的陈设,雅士抒情遣怀、审美意趣的载体,君子人格理念、品行操守的象征。“这是现知最重要的竹刻收藏,从质量和数量来看,在全国范围内都名列前茅……”
Bamboo Carving Hall Bamboo carvings functioned as display objects on literati’s desks in their study, reflecting their refined feelings, aesthetic tastes, morality, and thoughts.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llections of bamboo carving in the country, both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明·朱松邻圆雕五子戏米勒(Maitreya with Five Children,round bamboo carving by Zhu Songlin,Ming Dynasty)
清·“施天章圆雕东方朔坐像”(Seated Dongfang Shuo,round bamboo carving by Shi Tianzhang Qing Dynasty)
明·侯崤曾深刻镂雕“竹林七贤”圆笔筒(Cup wich Coiled Pine, round bamboo carving by Qin Zijue,Ming Dynasty)
清乾隆·庄绶纶透雕仕女共读图香筒(Incense Burner with “Ladies Reading Together” Pattern,relief bamboo carving by Zhuang Shoulun,Qianlong reign,Qing Dynasty)
清·吴之璠浮雕静听松风图臂搁(Armrest with “Listening to Pine Trees” Pattern,relief bamboo carving by Wu Zhifan,Qing Dynasty)
明·于蒨留青秋塘浮游图臂搁(Armrest with “Lake Boating in Autume” pattern relief bamboo carving by YuQian,Ming Dynasty)
部分特别展览
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特展。时间 2025.07.22-2025.10.19,地点 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馆

玉见五千年——良渚文化特展。时间 2025.07.12-2025.10.12,地点 宁波博物馆一楼西特展馆
源同流异——清代外销艺术品。时间 2025.04.19-06.22,地点 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馆
神工天巧——徽州古建筑文化展。时间 2025.04.06,地点 宁波博物馆一楼西特展馆
大颐寿者——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潘天寿书画作品展。时间 2024.12.08—2025.3.30,地点 宁博博物馆三楼南特展馆
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时间 2024.11.26-2025.03.23,地点 宁波博物馆一楼东、西特展厅
社教活动
宁波博物馆以“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讲座,年年有创新”为目标,宁波博物馆积极开展特色社教活动,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爱好的观众朋友,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具有创新性的活动,不断建设发展品牌活动,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与支持。
体验 互动 亲子——青少年探索体验活动
每年60余场活动、4大基础主题……多年的探索建设,铸就了宁波博物馆青少年探索体验活动这一深受宁波市民欢迎与支持的品牌活动。
青少年探索体验活动分为“特展”、“节日”、“时令”、“非遗”四大主题。特展体验活动旨在培育中小学生的探究精神、独立思维和动手能力;节日体验活动旨在帮助未成年人感受节日特色,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时令体验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放飞心灵,解放个性;非遗体验活动旨在展示优秀民间艺术,弘扬非遗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活动主要以青少年儿童为对象,通过让他们参与动手体验性的活动,锻炼动手与协调能力,同时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

主动 展示 传承——流动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秉承 “百姓博物馆”的办馆理念,推出流动博物馆活动,以流动展板、专业讲解、互动活动走入各大学校、社区、部队、企业、福利院、偏远山区等,而以志愿者为主的服务模式,则是宁波博物馆流动服务的亮点和特色。
流动博物馆从建馆之初,随着宁波博物馆的成长而成长,展览主题进一步扩充,讲解内容更加灵活,更多地使用文物复制品,更好地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在未来,流动博物馆将更深入地前往宁波及周边地区,走到更多市民的家门口去。
学习 交流 人文——东方讲坛
自开馆以来,东方讲坛以“自由思想、大胆求索、传承学术、创新理论”为学术思想,以文化多样性、学术的前沿性和鲜明的学科性为特色,结合宁波博物馆的展览、活动及相关学科,开展面向全馆员工、全市文博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文博系列讲座,邀请国内知名院校和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讲授国内外博物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与我馆标杆学习单位上海博物馆就“一对一”帮扶达成共识,向我馆职工、文博工作者、文物爱好者教授针对性与实用性较强的文物、博物馆领域专业课程,成为向广大市民群众传播人文、历史、艺术知识的有效手段。
如今,“东方讲坛”从原先偏重学术类的专题讲座逐步转变为文博知识和社会文化热点相结合的市民讲坛,并持续开拓文化沙龙、真人图书馆等各种活动形式,扩充内容,让宁波博物馆成为社会教育和开放交流的平台。
志愿 地域 传播——名城宁波历史宣讲团
宁波博物馆还积极与教育部门合作,组织本馆志愿者组建宁波历史文化宣讲团,走进大中小学校宣讲宁波建城史、宁波河姆渡文化、宁波越窑青瓷文化等内容,受到师生热烈欢迎。名城宁波历史宣讲团活动也获得了全市公益项目竞赛的三等奖。
宣讲团的主体力量——志愿者队伍,既是宁波博物馆文化惠民的践行者,也是收获者,是传播者,更是提升者。名城宁波宣讲团是志愿者的文化传播队伍,是博物馆服务精神与惠民精神的代表性活动。

所获荣誉
2009年10月15日,中国博物馆学会批准宁波博物馆发起成立“中国博物馆学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并举办“牵手历史——首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评选活动,这意味着中国博物馆志愿者的“基地”落户宁波。
10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八届(2007~200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揭晓,宁波博物馆的主题陈列“东方‘神舟’——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捧获“最佳创意”和“最佳服务”两项大奖。
10月23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200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公示名单,宁波博物馆建设工程荣获“鲁班奖”。
2023年1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
本馆免费对外开放。开馆时间:周二-周五9:00-17:00(16:00后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夜间延长开放。
每周末(周六、周日)、法定节假日、暑假期间(暑假的周一、周五除外)延长开放,开放时间:9:00-21:00(20:00后停止入馆)。
免费参观规定:
1、 基本陈列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实行市场化运作的特别展览需购票参观;
2、参观预约方式:宁波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回复“预约”获取线上参观预约二维码;点击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参观预约”→“入馆预约”;
特别展览下列人员凭以下有效证件免费领票参观:
1、 7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或身份证;
2、 离休干部、劳动模范凭相关证件;
3、 现役军人(含武警)、伤残军人凭相关证件;
4、 30年以上教龄教师凭三十年教龄荣誉证;
5、 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凭相关证件或学校集体组织;
6、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
7、 持有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城区社会扶助证或特困职工证的家庭成员;
8、 业余文保员、全社会志愿者凭相关证件;
特别展览下列人员凭以下有效证件享受优惠购票参观:
1、60周岁以上69周岁以下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或身份证;
2、教师凭教师证;
3、大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及以上)凭学生证;
4、相关社会团体提前预约并经宁波博物馆同意的集体参观;
相关说明:
1、 离休干部、70周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含武警)、劳动模范及伤残军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可绿色通道入场参观;
2、 陈列讲解、语音导览租用等服务需另行收费;
3、 遇有重大活动,请服从院方临时安排;
4、本规定宁波博物院保留最终解释权。
馆区导览

交通信息
自驾车辆:导航到宁波博物馆。
公共交通:宁波市内乘102路、126路、129路、160路、166路、167路、168路、281路、628路、635路、650路、661路等至宁波博物馆站下车即是。或乘坐宁波轨道交通前往宁波博物馆的游客可乘3号线至鄞州区政府站,由C口出站步行至宁波博物馆即是。
联系方式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宁波博物馆),
电话:0574-82815588(宁波博物馆)、0574-56800600(宁波帮博物馆)
传真:0574-82815566 邮 箱:nbm@nbmuseum.cn
本文转载自百度百科,宁波博物馆官网。本文观点不代表宁波旅游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