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前行中的宁波市旅游公司
陈愈润
一、白手起家,摸索前行
1978年7月24日,原本在宁波市建筑材料公司任政治处主任的我接到上级通知,让我到位于杭州的共青团浙江省委报到。就这样,我在团省委学校部工作,一干就是两年。1980年4月,团省委领导找我谈话,说要筹建浙江省青年联合会旅游部,要我负责该部工作。当时心里有些疑惑:我一个搞政治工作的,怎么要去做旅游了?那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旅游”一词相当陌生,不知道还有旅游这个行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连续发表多篇讲话,“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这番话为世界旅游者打开了一扇窗,“到中国去”成为国际上的时髦声音和世界性潮流。作为省会城市,杭州更加注重推动旅游业发展。
根据团省委部署安排,我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之中,虽然对于旅游什么都不懂,但自己干劲很足。这一做,就是两年多。这两年多的筹建工作中,可以说每个月接待量都很大,工作很繁忙。当时,我已经有两个小孩了,爱人坚决要求我回到宁波,我面临着继续留在杭州还是回到家人身边的两难抉择。后来团省委的领导甚至跑到我家中做了许多思想工作,但我还是决定回宁波。
为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1984年市政府决定成立宁波市旅游公司,按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模式运营,同时组建中共宁波市旅游公司党组织。也就是说,公司性质属于正局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立足于自我发展,创收也要靠自己。同年6月17日,我和陈英钧、海力斯三人接到任命,组成了最初的领导团队,当时报纸上还刊登了这一消息。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就此开始了。当时宁波的旅游市场就是一张白纸,究竟会绘出怎样的画卷,谁都不清楚……
刚上任第二天,相关人员就通知我和陈英钧二人到华侨饭店,接待以邱德根先生为首的一批香港“宁波帮”同胞。这是一次极其仓促的“接待”。为接待邱先生一行,我们从外面借了车,并借助华侨饭店的力量,勉强完成了任务。后来,我们了解到,邱先生并不是单纯参观考察,而是有建设宾馆的意向。如何吸引邱先生留下来投资,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这样,我们公司三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就此开始了探索发展旅游业的征程。
根据发展需要,我和陈英钧二人决定前往杭州学习考察。杭州市旅游公司比宁波的早几个月成立,规模相对较大,结构也更完善。考察中我们发现,杭州华侨饭店已经划分给杭州市旅游公司,而且正在筹建黄龙饭店(杭州市旅游公司为主要股东单位)。回到宁波后,我们立即向耿典华市长汇报。耿市长与财税局商议以后,力排众议,决定拨给宁波市旅游公司3万元办公经费,又将新江桥招待所划分给宁波市旅游公司管理。后来,我们又向市对外开放办借了两间房子,算是确定了办公地点,并从别处调来一位叫刘萍慧的会计。同时,旅游公司借鉴杭州市旅游公司的机构设置经验,根据公司职责,下设办公室、劳动人事科、接待科、经营管理科4个科室。就这样,宁波市旅游公司从毫无基础到了初具规模。
二、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旅游离不开吃住行。公司框架建好以后,我们迫切需要的是车队和宾馆。恰好有一对顾姓兄弟告诉我们,他们有一个在香港经商的表哥想要来宁波投资。为迎接投资人,我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由于没有可以用于接送的车辆,就特意从纺织机械厂借了一辆轿车,将他们接到华侨饭店。经过一番交流,得知他本人有强烈的投资意愿,但资金有限。最后商量由他联系香港招商局旗下的海通有限公司一起来投资。就这样,不到三个月时间,三方签订了宾馆建设合作协议,投资金额700万美元,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建造170个房间。三方投资比例为,我方51%,剩下两方共49%。这意味着我方要承担300多万美金,这一笔金额对我们来说可是巨款,没有办法,只能再向上级汇报,但申请向银行贷款行不通。在市领导重视、有关部门支持下,好不容易通过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才筹到投资款,开始亚洲华园宾馆的建设。
宁波市旅游公司党组建立文件
建造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土地问题。应投资方要求,宾馆要建在马园路附近。当时这一带大多是坟墓、农田,大片土地尚未开垦,而且农民赔偿款要求很高,需要反复做工作。1985年3月开始大量拆迁,7月开始打桩。其次是地下室问题。根据设计规划要求,10层高楼要挖地下室,仅这块花费就达二三十万美金,而我们经费十分有限,再要增加投入,三方都认为很困难。我们多次找有关领导,最后问题终于解决了。再次是建材问题。当时国内钢筋水泥特别紧缺,也是通过多方协调才保证建设供应。
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从1985年10月份开始建造,到1986年5月份,仅仅六个月时间,亚洲华园宾馆就完成了主体建造,总计不到两年时间,我们就开业迎客,并且达到了国际三星级标准。宾馆重要设备的购置都是我们自己把关的。空调、电梯、墙面及地面材料、音响设备,甚至浴缸都采用最好的。空调是日本大金的,水管是不易生锈的铜制品。尽管已经过去三十多年,这些设施仍能正常使用。总之,我们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刀刃上。
亚洲华园宾馆外景
为确保宾馆运行后服务跟得上,我们不仅安排部门经理到上海静安宾馆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还让厨师、服务员等工作人员到李惠利中专进行长达一年的培训。可以说,无论人员配置还是设施设备,亚洲华园宾馆在当时都数一数二。
在亚洲华园宾馆建设期间,中国国际旅行社宁波支社、宁波中国旅行社、宁波饭店也相继由市外事办划归到宁波市旅游公司。有了这些公司作支撑,业务开展就相对顺利很多,但问题又接踵而至。没有车子,这第一步就跨不出去。1985年,我们与香港合作,成立了宁波第一家甬港合资汽车出租公司,引进50辆汽车,填补了宁波旅游服务用车市场的空白。
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做足,剩下的问题就是客源。我们多次到杭州找浙江省国旅联系业务,在他们帮助下,从1985年开始,日本鹤见女子高中修学旅行团和佛教朝拜团每年都来宁波朝拜祖庭天童寺,每次有两三百人。如此庞大的规模,住宿床位和质量就成了问题。招待外宾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有独立卫生间的旅游涉外饭店,当时招待所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条件,这个问题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当时的宁波饭店本身客人比较多,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房间,华侨饭店也只能安排部分游客,而且得让三个人住一间房。有两次日方旅行社不愿安排部分学生三人住一间,我们就与甬港饭店联系,饭店很支持,但旅行社认为两家饭店距离实在太远了,不好做服务工作。我们就耐心做工作。最后,客人只好同意。尽管客人满意度不是很高,但总算是硬着头皮解决了住宿问题。为了使每批到宁波旅游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宁波人的热情好客,我们几次请宁波市中原小学学生到火车站迎接,有时还欢送他们,客人们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了。
后来接待数量越来越多,国别越来越多,挑战也越来越大。1989年3月,英国著名的5万吨级游船“堪培拉”号靠泊北仑港,宁波是该船在中国唯一停靠的港口,我们协同国旅宁波支社完成了1693名游客接待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这个团队打算从宁波到杭州,再到上海,然后离开中国。这么大规模的团队到宁波,没有大型空调车,怎么办?我们就积极主动与浙江省国旅联系,最后在省旅游局领导关心协调下,当天凌晨从杭州开来30辆空调大巴。
1986年,我们接待了一艘日本“樱花”号游船,船上有300多名客人到北仑港,当时我们仅有8辆空调大巴,又向外办借来唯一一辆空调车,但还是不够,向杭州借费用又太高,怎么办?我们只能向长途汽车公司寻求帮助。但长途汽车公司不但没有空调车,在使用的营运客车也很一般,最后我们挑出3辆外观看上去好一点的汽车,做好卫生,喷上香水,接待这批外宾。客人到宁波游玩后,还要坐火车到杭州去,但宁波到杭州的火车每天只有一班快车,软座数量只有60个,远远不能满足几百人的接待需求。经过协商,决定改装两节硬座车厢,三个人的座位坐两个人,愣是布置出了两节软座车厢。干净卫生的厕所也非常重要。由于当时没有高速公路,杭州宁波两地坐汽车单程要3个多小时,有几个日本朝拜团乘汽车从杭州出发,其间上厕所怎么办呢?于是跟慈溪方面联系,要求慈溪招待所无论如何都要将厕所打扫干净,而且还要喷上香水,坚决做到没有异味,我们这才敢放心接待外宾。
三、公司改制,加强管理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很多问题也凸显出来。除了旅游交通困境,刚开业的亚洲华园宾馆还没有开始盈利,友谊汽车出租公司每月产生近万元的折旧重负,公司主要盈利单位宁波饭店正在停业改造,国旅、中旅客源不稳定,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1987年,公司各科室改处。1989年1月3日,市政府正式发文授权公司履行全市旅游行业管理职能。1990年,市编委批复同意增挂宁波市旅游管理局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宁波市旅游公司、宁波市旅游局)的管理机制。
后来,我们又逐步完成了宁波饭店、国旅宁波支社、宁波中旅社等单位事业改企业,全民、集体企业全面实行工效挂钩的测算和考核等工作。各旅游企业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切实抓好服务项目的开发,积极提高服务质量,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推动企业效益不断增长。
一路走来,我们从什么都不懂,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了宁波旅游业破土、萌芽、生长。我坚信宁波旅游业的未来必定蒸蒸日上。
(陶丽莉/整理)
本文转载自宁波旅游故事。本文观点不代表宁波旅游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